懒人经济下,预制菜站在餐饮新风口发表时间:2023-04-24 09:30 随着城市化和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预制菜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在“宅经济”与“懒人经济”的催化下,具有方便快捷、种类丰富等优势的预制菜热度持续升温,预制菜产业出现了爆发式增长。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这再次助燃了本就已经火热的预制菜市场。眼下,政府和业界等加紧把握预制菜产业“新风口”,共同解读预制食品产业的变革与机遇,展望预制菜发展的趋势与前沿,进一步提振了行业信心。 (预制菜自动化生产设备流水线作业图)
一、预制菜发展简述 “预制菜”这个名词可能对部分大众而言还较为陌生,实际上它早已悄然走上餐桌。预制菜是以农作物、畜禽、水产品等为原料,配以各种辅料,采用现代化标准集中生产,经预加工的成品或者半成品,包括即食、即热、即烹、即配等食品。广义来说,从初步加工的洗净蔬菜、粗加工肉,到可即食的方便面、冷藏蛋糕、卤味等,都可以归入预制菜范畴。 预制菜并非全新的事物,净菜可称为预制菜的雏形,其与半成品菜的发展亦密切相关。20世纪90年代,随着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店在国内涌现,我国开始出现净菜配送加工厂。2000年后,深加工的半成品菜企业开始涌现,但由于条件不成熟,行业整体发展较为缓慢。2020年,人们的生活受到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宅家消费爆发,直接催化了消费者、个人用户端对于预制菜的消费加速,预制菜发展步入快车道。 预制菜产品形态和种类也日益多样化,从蔬菜和水果的切片、剁碎、烤炸处理到肉类的分割、调味、烹饪处理等,分成了蔬菜水果类、豆制品、肉类、主食类、小吃零食类等,广泛应用于快餐、中式菜和西式菜等餐饮业,以及方便食品市场中,人们在日常餐饮、休闲食品、海洋生鲜等诸多领域均可看见其的身影。 二、预制菜产业发展困境及推进路径 近年来,我国预制菜产业发展迅猛。《2022年中国预制菜产业发展白皮书》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预制菜企业数量超7万家,预制菜市场规模达4196亿元,同比增长21.3%,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大关。如此骄人的成绩,离不开中国政府为扶持预制菜产业,推进产业深度融合,所付出的努力和投入。2023年,预制菜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令整个餐饮行业非常振奋,但是,预制菜的春天真的到来了吗? 从理论上讲,预制菜戳中了现代人“不会做、做得不好吃、没时间做”的痛点,理应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根据江苏省消保委发布《预制菜消费调查报告》显示:消费者对预制菜品味道评价不高,好吃的预制菜少之又少,为什么会这样?是什么阻碍了预制菜进入老百姓的餐桌呢?安信证券发布的研报称,目前,我国近70%以上的预制菜加工企业仍处于小、弱、散的状态,不少是个体工商户和作坊式的生产加工模式,产品种类相对单一,同质化严重,无法保证产品质量及食品安全。我国预制菜销售渠道85%以上集中在B端,进入老百姓餐桌的只有不到15%,那么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预制菜产业面临的现实问题? 解决我国预制菜产业在实践过程中面临的现实困境唯有一条推进路径:即标准化,整个生产过程全部由机器完成,以标准化、规模化为主要特征,定制一整套自动化生产设备,实现流水线作业,整合化资源,提升生产效率,打造厨房新概念。其中包括了蔬菜前处理、肉类前处理、米饭加工设备、烹饪加热设备、面食加工设备等。选用这些机器设备标准化生产的好处是,显著提高产品的品质,有利于还原产品口味。其次,因为全部是机器参与,会有效杜绝人为的卫生隐患,且可以做到所有原材料信息都可溯源;最后,可有效降低成本。预制菜在C端表现不佳,价格偏高是一个重要原因,标准化生产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难题。 在未来的市场中,预制菜产业应该以消费者为导向,更加注重健康、营养、环保方面的要求,并逐步打造服务化、智能化的交付模式,提升顾客体验。此外,行业相关方还应该努力构建透明、规范的管理体系,提高产业整体信任度,让消费者坦然选择“好吃又安全”的预制菜。 |